因應臺灣前幾個月國內武漢肺炎疫情的發展,導致有許多人都 WfH 工作,包含我本身在內。由於本身從事軟體相關行業,WfH 問題不大,且之前就有許多年是自由接案或者是正職但遠端工作,WfH 反而比較自在。
把工作用筆電拿回家後,發現還是得改動螢幕配置,因爲如果要滿足工作的話,桌機就不能雙螢幕,不能一邊打電動,一邊看網頁,相當不爽:
工作筆電 --> Dell WD15 --> DP --> XL2430T
HDMI --> U2419H
桌機 ---------------->DVI-D --> XL2430T
後來發現 DisplayPort 有 MST 這項技術可以使用。即是一條 DisplayPort 線,即可輸出到多重螢幕上。恰好另一臺螢幕 Dell U2419H 支援 MST,所以應該要可以用,對吧?
經過調查後,國內大致上可以買到的是 ATEN KVM,有兩款:CS1922 和 CS782DP。CS1922 看起來是商用取向,雖然我一貫喜好這類產品,但它在電商平臺上沒有上架,如果有問題的話,可能不能退貨。後來想想,這個差別可能是這篇「長恨歌」的起爆點。
剛好在 FB 上看到有人以非常便宜的價格出清一臺 ATEN CS782DP KVM。這一台有拿到 2017 臺灣精品,也支援 DP1.2 (理論上我應該要可以一臺 1920*1080@144、一臺 1920*1080@60)。
用一臺機子,就可以切換打遊戲用的桌機和工作用的筆電,然後筆電只接一條線,就可以輸出兩顆螢幕,還可以用鍵盤滑鼠,下班後按一顆按鍵就可以切換到桌機,對吧?
但事情總不是那麼簡單。
經過我的測試,這顆 KVM 不能達到標定的 DisplayPort 1.2 頻寬。如果我把筆電不透過 Dock,或是桌機,以 DP 插上 U2419H,讓它 MST 輸出到 XL2430T,都可以達到 1920*1080@144 + 1920*1080@60 的標準。但一經過這臺 KVM 就不行。如果主螢幕要 1920*1080@144,另一顆螢幕就只能到 720*576@50 這種鬼解析度,而且顏色編碼還是 YCbCr422。這離 DisplayPort 1.2 有非常大的距離。
一開始以為是線材的問題,剛好因為原本的線材都是淘寶貨,所以全部換成 Amphenol (有經過 VESA 認證)。但依然上不去。而且,用了 KVM 之後,非常不穩定。出問題的間隔從五分鐘到一整天都有可能!
在出問題的時候,兩顆螢幕會非常不定期的閃爍,提示失去訊號來源,滑鼠的指示燈也好像短路一樣。這狀況約莫一到兩小時會發生一次,最長一天,最短二十分鐘。好的時候你晚上就會想要開桌機打遊戲,打到一半就開始爛掉......。一旦發生,就只能把所有 KVM 上的線拔除,然後重插。
當時我還甚至懷疑是 EMI 問題,特地把 KVM 拉的離電源線等等超級無敵遠,但問題依舊存在。順帶一提,這顆 KVM 是沒有做防護的,不曉得是因為電路設計上沒有這個考量,或者是這顆並不考慮這問題。
中間甚至另一臺筆電某一天發出超重燒焦味而送修(但該筆電已重度使用兩年,不能歸咎於 KVM)。總總原因讓我一度考慮放棄用這顆 KVM,直到我拿 Power-Z 出來量,才發現一些問題:「有壓降問題」
測量各設備之後,得到以下結論:
1. 此 KVM 對 USB 上游最多抽取 500mA
2. 輸出雙螢幕時,約莫抽取 200-300 mA
3. 我用的鍵盤 HHKB Pro 2 本身抽取約莫 140mA,滑鼠大約 50mA
雖然在 KVM 下不能用鍵盤內帶的 Hub,但它依然會吃電。總之,把 KVM 和周遭設備加起來,就差不多爆供電預算了。
剛好手邊有一兩顆小米 USB 3 Hub,所以我拿了一顆,把滑鼠鍵盤都接上去,Hub 接上外部電源,再接上 KVM。發現問題依舊存在,也試了各種情境,依然不能解決問題。甚至只插滑鼠也會有問題。最後我想到一個方法:
直接把 USB 插進手機充電器,鍵盤滑鼠用另一顆切換器處理,問題一切解決,彷彿我看見了光明一樣!
但頻寬依然不能上到 DP 1.2。
總之,如果你對頻寬和解析度有高度需求,我強烈建議你不應該考慮這一顆 KVM。
如果你要用這顆 KVM,請注意你的鍵盤滑鼠耗電量。
文末,放上一張圖,這時候是開着 Youtube 4K 來故意增加耗電量,測試穩定度。